11月29日,由科學城集團下屬東進公司負責代建、征拆和管線遷改代業主的廣東省重點工程廣州黃埔開放大道迎來重大進展——開泰節點完工暨開放開泰大道隧道正式開通,獲央廣網、中國報道、中國商報、香港文匯網、羊城晚報、21財經、廣東新聞廣播、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日報、信息時報、新快報、廣州黃埔發布等10余家主流媒體集中報道。
當天,區住建局、區重點辦、云埔街道辦、區建管中心、區質監站等相關領導及各參建方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作為黃埔區迄今為止建設規模最大的市政道路工程項目,開放大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華南快速干線之于廣州。開放大道是黃埔區三大“交通主動脈”之一,也是黃埔“雙軸”(創新大道科技創新軸、開放大道產業創新軸)之一。建設這樣一條從珠江到知識城“南北貫通、山海相連、四片聯動”的快速通道,可以破解黃埔區南北狹長,縱向聯絡不足、組團聯絡不便之困。
開泰立交節點是開放大道中項目八大控制性節點之一,該節點(含隧道)起于開泰荔紅二路路口,終于開泰東明三路路口,路線長約2.7公里,其中開泰大道下穿開源大道隧道長約630米。目前開泰大道車流量大,早晚高峰期較為擁堵,開泰立交節點的完工是開放大道中推進過程的重大突破,將有助于緩解交通壓力,意義重大。
早在2021年開放大道中開泰大道立交節點正式圍蔽實施下穿隧道動工前,遷改燃氣、給水、通信、長途光纜等管線的“硬骨頭”,已提前1年進入攻堅狀態。設計下穿隧道主體結構內有一條110KV超高壓電纜橫穿而過,為周邊眾多重要企業、住宅小區供電,停電“窗口期”少,遷改工作預計需要3年。
東進公司項目團隊想了一個“懸吊保護”的方法,將原有的電纜集結成束,直接“掛”在隧道支撐梁且對上方進行保護,管線遷改和下穿隧道主體施工同時進行,完工時間提早了兩年,節約了至少3000萬元的財政投資。
在市供電局、區住建局、區重點辦、區重點項目推進中心聯合項目各參建單位同心協力下,管線遷改和征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順利提交工作面,為節點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12月,開泰開放大道隧道順利成為開放大道首條完成底板澆筑的下穿隧道,為早日實現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過程中,項目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創造了市政道路建筑體量最大、市政道路橋梁跨度最長、首次全程采用BIM技術的市政工程、首個采用VR技術全線視頻監控市政工程等多個廣州市政道路項目“第一”。
作為黃埔區城市建設主力軍,科學城集團將永葆“國企姓黨”政治本色,踐行“實干興企”使命擔當,在黃埔區開發建設過程中,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推黃埔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