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外疫情不斷升級,全球各大行業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深入了解德國新興產業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展望、對中國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看法以及對2021年拓展海外市場的觀點,由廣州黃埔區和科學城投資集團共同發起,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和德國班貝克大學的專家學者領銜,德國埃爾福特市場研究機構CEO 及海德堡廣州開發區離岸創新中心總監隨機采訪600余名德國世界五百強、隱形冠軍及中小企業高管后,匯編完成了這份報告。本次調查研究及其成果將成為中德新興產業溝通的起點和橋梁,增進中德兩大領先的新興產業市場間的理解與交流。

海德堡廣州開發區離岸創新中心總監Daniel Frerichs首先介紹了本次調研的背景及預期目標,隨后對黃埔區及科學城投資集團做了簡要介紹;德國班貝克大學實證研究中心總經理Zoltán Juhász介紹了本次調研的設計思路及路徑;德國維爾茨堡大學中國商業與經濟學專業負責人Doris Fischer教授詳細分析了本次調研報告的結果。報告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企業認為中國仍是目前全球最理想的投資地之一;超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本次疫情對其影響將至少持續到2021年,其中新材料及人工智能產業受本次疫情影響最為嚴重;高達85%的受訪企業表示2021年并不會減少投資總額,其中新能源、ICT和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意愿最為強烈。此外,62%的受訪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持樂觀態度,并認為中國在未來5年內的競爭激烈程度將超過世界其他各國。不過,另一方面,雖然大部分德國新興產業認為,中國未來幾年將在新興經濟領域大有所為,但真正了解中國市場或曾到中國出差的企業卻微乎其微。


去年以來,國際形勢更加錯綜復雜,中國堅定不移地全面擴大開放,努力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同時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贏的方向發展。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為中外國際合作及學術交流制造了巨大的空間障礙。然而,全球對國際對話、合作與交流的熱情與渴望并不會因疫情而卻步。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黃埔區秉著“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多措并舉開展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國際交流活動,為區內企業搭建起了多元的國際化交流橋梁。同時,本區以實際行動擴大進口,建設更加法制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據悉,盡管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本區實際利用外資依然保持大幅增長,1-9月的實際利用外資達22.4億美元,已與去年全年持平,同比增長65%。
作為廣州開發區最早成立的國有企業,科學城投資集團謀創新、謀發展,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與海外招商模式的新路徑,先后參與搭建海德堡離岸創新中心、中沙產能合作、中烏國際創新研究院等多個國際合作平臺,為海內外優質項目的引進落地提供服務平臺,為提升黃埔國際創新和交流活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中德兩地的情誼,災難和困難應是全球攜手合作的出發點,世界各國應共建協同共進的合作創新網絡,減少創新要素流動障礙,推動成果共享,在互鑒中共同進步。在積極踐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科學城投資集團將一如既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踐行國企擔當,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邁向新高度!